校园当中发现明朝陵墓,竟然出土了现代的酒瓶

访客 考古发现 2018-09-04 00:00:00

说起锦衣卫,很多人都会想到一部电影《绣春刀》。在电影《绣春刀》当中的锦衣卫不单单是艺术性的刻画,而是实实在在的描述着锦衣卫的职责。在我国明朝的时候,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专门设立了锦衣卫,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所有的事情都牢牢的掌握在皇帝自己的手中,让所有的大臣都不敢有任何多余的想法。锦衣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当中孕育而生的,锦衣卫只听从皇上一个人的诏令,其他的听令一概是不管的,所以很多人都说锦衣卫就只是皇帝一个人的军队。

现在很多的影视化的作品都会专门的去介绍锦衣卫,从当时的锦衣卫的身份出发,转而去介绍明朝时期的一个整体的情况。虽说很多的影视作品都有二次加工,但是从锦衣卫的身上看当时明朝的格局确实也是十分的在理。毕竟这些锦衣卫的身份是非常的特殊的,和其他的大臣官员都是不一样的。

现在人们对于锦衣卫的认识,大部分都是从一些影视作品当中看到的,很大的一部分程度上致使人们对于锦衣卫的认识其实是不到位的,但是在历史上关于锦衣卫的记载又比较少,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秘密机构,所以他们的记载就可想而知了。锦衣卫的设立者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,但是后来锦衣卫中间有一段时间也是被朱元璋给废除了,然而在朱棣登基之后,锦衣卫又被重新的设立起来,并且一直持续到了明朝灭亡。

设立锦衣卫就是因为皇帝想要将皇权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,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,所以在清朝入关之后,也有一段时间是仿效了明朝,设立了锦衣卫,但是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,只不过一年而已,清朝就就将这种制度给废除了。自此以后,再也没有了锦衣卫。


校园当中发现明朝陵墓,竟然出土了现代的酒瓶

锦衣卫在历史上一共持续了大概290年的历史,在这一段历程当中,锦衣卫实实在在的为明朝做了很多的事情。在当时的人们可以说是“谈锦衣卫而色变”,可想而知,但是锦衣卫对于人们的来说,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存在。然而这样的一个存在,在历史上对于它的笔墨却着实少的可怜,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,一个专门探查别人的秘密的机构,又怎么会让被人晓得自己的秘密呢?

正是因为锦衣卫在历史上的纪录很少,所以人们对于锦衣卫都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印象,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了解。

或许是上天也知道,人们想要了解锦衣卫的心情,所以就专门将一座明朝时期的古墓送到了人们的面前。在南京的林业大学。人们就发现了一座明朝时期的古墓。据说当时是因为南京林业大学正在修建一个新的校区,就是工人正在挖掘的时候,就感觉到地下有一个什么东西没有办法挖掘,于是就暂时的停止了挖掘,看一看在这里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东西。也就是这一观察,工人们发现这里应该就是一座古墓,于是就将这件事情上交给了工地的负责人,负责人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,就直接上报给了文物部门。

、在文物部门到了现场之后,就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挖掘,在挖掘的过程当中,考古学家们发现这座古墓已经有人偷盗过了;考古专家在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,难免还是有些伤心,为了彻底的查看这座古墓,考古专家还是将整个古墓都全部的挖掘出来了。在古墓彻底被挖掘出来之后,专家就对这里进行了研究调查,在墓室当中发现了墓主人的墓志铭,在墓志铭上找到了关于墓主人的记载。


校园当中发现明朝陵墓,竟然出土了现代的酒瓶

根据墓志铭的记载,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徐君叙,这个徐君叙可是不一般,他就是明朝开国统帅徐达的后代,而徐君叙本身也是一名锦衣卫。

虽说这个古墓已经被人偷盗过了,但是考古学家在这个墓室当中依然还是找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文物,尤其是一个形似现代酒瓶的瓷器引起了很多专家的注意。这个瓷器就像是天之蓝的酒瓶一样,很多专家都说,或许正是因为它和现代的酒瓶撞了模样,所以盗墓的人才没有把它偷盗走,这还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呢。


校园当中发现明朝陵墓,竟然出土了现代的酒瓶

很多专家都对这个瓷器非常的喜欢,虽说它和现在的酒瓶非常的相像,但是事实上这个瓷器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。专家表示,这种瓷器是属于蓝釉梅瓶,这种蓝釉梅瓶的烧制方法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,不过当时的唐朝并不是将这样的纯蓝色的瓷器直接烧制而成,而只是利用了蓝釉的一些制作手法;到了明朝的时候,这种手法又得到了精进的进步,因此还衍生出了其他的一些蓝色的瓷器。

专家表示,在古墓当中出土的这件蓝釉梅瓶可是非常的珍贵,根据现在市场的估价,已经是达到了十几亿的价格了。


校园当中发现明朝陵墓,竟然出土了现代的酒瓶



版权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
本文标题:校园当中发现明朝陵墓,竟然出土了现代的酒瓶 - 考古发现
本文地址:www.ruicheng5.com/kgfx/537.html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